番外的日子-----梅山炮三师17团
父母都是军人,但隶属不同的两支部队,因此我的随军经历可分为两段。10岁之前呆在福建水头板龙,母亲工医院驻扎在这里,医院的战备和救治任务比较重,母亲特别忙,没时间管教,夜晚经常独自一人面对房顶发呆,因为上面有些纹理很像人的眼睛,所以就大眼瞪小眼。
我在这段时间大概是处于一种野蛮生长状态,也因此特别的顽劣,闯了不少祸。母亲无奈之下只好把我送去父亲所在的六六七七部队,后来又称部队,正式番号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第三师炮17团,部队驻地是福建南安梅山。
炮三师下辖五个炮团,分别是12团、13团、17团、39团、团(后又加入二团)。医院一样,都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甚至可以一直溯源到新四军时期。所编各团参与过淮海战役、渡江战役、淞沪战役、济南战役、舟山战役、开国大典阅兵、上甘岭战役、金城战役等等重大战役或历史事件,其中炮击英舰“紫石英”号一役,震动世界,同时也宣告了一百多年帝国主义对中国“炮舰政策”的破产,可以说是一支百战雄师。
17团共有三个营,以及团部、汽车连、指挥连、修理所。父亲当时在一营任职,所以我就跟着混吃混喝。全营由一、二、三连,还有营部组成。只要不上课,我就四处乱窜,东瞧瞧,西望望,机枪、冲锋枪、火箭筒、爆破筒、望远镜、军号、大炮,还有戴高乐火炮牵引车,据说力气很大,可以用来牵引导弹,所有新奇的东西都不放过。时常会去看士兵拆卸、保养枪支,看他们叠豆腐块,一看就是半天。当然也会磨着老兵讲故事,有时被我逼急了,就跟我讲什么“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位老和尚在给小和尚讲故事。。。。。。”,循环往复。
在这里我被照顾得很好,父亲或是通讯员把三餐饭都给打好,生病了食堂还给端碗面条,上面卧个荷包蛋,说是部队里的病号饭。过年时,营里杀猪,嚎叫声传遍全团。父亲给买新衣,给压岁钱,带我贴春联,给我做木刀、木剑、木枪,还给我买了从没玩过的二踢脚。那个年是我这一辈子最开心、最幸福的一个年。我从坂龙龙风小学转到梅山的国专第二小学读三年级,第一天上学是父亲送我去报到,手续办完再跟老师聊几句,大概就是请老师多关照这类的。有时我会觉得,父亲比母亲更像母亲。和我一块在国专二小读书的部队小伙伴很是不少,我们曾挥舞镰刀帮农民收割麦子,我们曾一起去山间野炊、比拼厨艺,我们也曾组团与中学生打架,鼻青脸肿。但随着家长的转业,他们相继远离我的视线,记忆中我都去给他们送行,泪眼婆娑。而当我最后告别军营的时候,一番离愁,无人诉说。这些小伙伴现在记起名字的只有沈明、沈锋、何敏、梁晖这几个人,沈明、沈锋是江西余江人,梁晖是梁兵的妹妹,何敏自从离开就没有音信,不知去往何方。
17医院有很多的相同和不同。七二七高音喇叭里虽然也都是革命歌曲,但相对抒情,比如马儿你慢些走、情深谊长、北京的金山上。。。。。。17团成天播放都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河边对口这类的。17团营房前绿树成行,比较整齐,而且其中有很多荔枝、桂圆、芒果、枇杷。七二七的树木好像多是自然生长,没有太多规划。当然,七二七的地标大榕树不可复制。七二七我只见过零星的自留地,17团每个营都有成片的菜地,成排的猪舍,还有鱼塘。七二七男兵女兵都有,17团清一色的男子汉,连卫生员也不例外。17团每天一早都有扰人清梦的起床号、经常在夜间急促吹响的紧急集合哨,还有没完没了的队列训练。七二七则是经常在夜里值班或是抢救病号的军医们。七二七阿姨们的舞姿优美、歌声悠扬。17团的拉歌很热闹,但离动听相去甚远,至于舞蹈我只见过亚克西。在七二七有杨子山,在17团有杨梅山,但杨梅山没有杨子山那种仙气缥缈的感觉。
我在七二七非常捣蛋,到了17团也没有幡然醒悟。总是把吃不下的馒头和米饭到处乱藏,窗外、床下、抽屉里。。。。。。最后老爸忍无可忍,让我跪在毛主席像前忏悔。总是不喜欢读书写作业,发成绩单的时候不免自行涂改打分,最后总是被轻易识破。课本、作业本总是不小心弄丢,老爸为买课本的事四处托人。曾经和小伙伴一块去地里偷部队种的红薯,被新兵活捉绑在树上示众,最后被老兵发现是大水冲了龙王庙。不会游泳却独自一人下河洗澡,被梁叔叔发现,回家挨了老爸一顿好打。如此种种,数不胜数,现在回想起来,却又自鸣得意,觉得这才是无比有趣的童年。
小学毕业后,进入坐落于梅山镇中心的国光中学就读。这所中学是由陈嘉庚的女婿李光前先生创办,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设施完备。学校周边是是繁华的闹市,卖菜的、收破烂的、吞刀喷火推销大力丸的。各种特别有趣的是,每天都能看到披着花头巾、戴着斗笠、穿着蓝色小短衫和黑色宽筒裤的惠安女,那时在我看来,标准的奇装异服啊!进入中学的第一年,就在学校的阅览室里遇见改变我一生性格的一本书。对我童年了解的人都知道我是多么的顽劣和跳脱,父母亲也是无计可施。《狼王洛波》,一本有些破旧的书。这本书可能很多小伙伴读过,我一会儿为狼王的纵横八方而神采飞扬,一会儿又为群狼的懦弱而无比愤恨,最后更为他的孤独离去而伤春悲秋。这本书被我反复翻阅,舍不得归还。从此,我就喜欢上了书卷中那特别的墨香(教科书除外),成了阅览室的常客。福尔摩斯探案集、鲁滨逊漂流记、海底两万里。。。。。。对书的迷恋使我完全沉静下来,往日那个问题儿童已无影无踪。我生性有些孤僻,但在这所中学里,也结识了不少无所不谈的好友。记得离开福建时,好友陈文波送了一本武夷山风景明信册,他在封面是这么写的:“Dontworryabouttheroadaheadwithoutafriend,everyoneknowsyou!”
语法也不知对不对,但心意早已铭记。还有米建新、黄松林、盛辉……
道不尽的旧梦前尘,说不出的如斯寂寞。愿各位前辈健康长寿,愿各位好友各自安好,人生路漫漫,未来应可期!
(作者涂海东现居江西上饶)
相关链接
力荐:涂海东
我的童真岁月--记七二七的七个瞬间’
涂海东:--献给最亲爱的妈妈还有曾经的医院
《番号七二七》特别声明:本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zishiyinga.com/zsyyf/88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