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紫石英 > 紫石英别名 > 正文 > 正文

科技报国默默德永深深情怀纪念郭永怀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3/3/17 19:41:01
白癜风医生 https://yyk.99.com.cn/fengtai/68389/zuozhen.html
郭永怀证件照

郭永怀(年4月4日—年12月5日),山东荣成人,中共党员,著名力学家、应用数学家、空气动力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物理系首任系主任,近代力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

年7月,郭永怀入读南开大学物理学专业。两年后进入北大物理系学习。年8月,赴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应用数学系学习。年,转赴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立理工学院研究流体力学,年获博士学位。次年获康奈尔大学航空学院教职,并成为该院创始人之一。

年10月,郭永怀从美国返回祖国,并担任中科院力学研究所副所长。年,任二机部九所副所长(年2月改称九院)、副院长,开始了“两弹”研制工作。年,还担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物理系首任系主任。

年12月5日,因飞机坠毁而牺牲。

年12月25日,中央授予他烈士称号。

年被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郭永怀身上的忠诚、干净、担当,是他那个时代的英雄,是新时代的楷模,是人们永远学习的榜样。

我们从璀璨的星空,可以感知宇宙的壮美。尽管我们的肉眼看不到“郭永怀星”的光辉,但我们深知他就在那里默默闪耀,就像他生前默默付出对祖国深深的情怀。

志向:选定使祖国强大的专业

年4月4日,郭永怀出生于山东省荣成市滕家镇西滩郭家村一个家境殷实的农家。他的父亲郭文吉略通文墨,但知道学问的重要性。在郭永怀十岁的时候,父亲将他送进了一位本家叔叔所办的学堂。17岁那年,他以优异成绩考取了青岛大学附中,成为十里八乡第一个公费中学生,被乡人赞叹为“聪明娃”。20岁那年,郭永怀进入南开大学预科理工班学习,再次引起乡人赞颂。他在预科二年乙组学习,注册的学号是P。年7月,郭永怀从预科班转入本科学习,他选择的物理学专业。

在预科班,有些同学嫌郭永怀“土气”,不屑与他交往。他与同学胡世华(中国科学院院士)陈振汉(经济学家)等六名出身相近、志同道合的同学组织起了一个名为“微社”的读书会。这并不是一次心血来潮的行动,成立几日即星散而去,而是数年如一日,专注于知识与学问。这也不是纯粹的兴趣小组,可以轻松聊天,而是相互切磋砥砺,交流学习心得,探讨专业与志向。郭永怀年龄稍长,在其中起了核心作用,大家都服膺他。从他做事坚韧坚持的精神中,已经埋下了未来成功的种子。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郭永怀的活跃表现以及对数学的浓厚兴趣,得到刚从南开毕业任助教的申又辰先生欣赏。申又辰经常给他做重点指导,使他打下了深厚的数学基础。进入本科班学习后,物理学教授顾静薇先生很快发现了郭永怀的超人天赋,给予着力培养。顾静薇教授是美国密西根大学博士,人品学问受人称道,她常把郭永怀叫到百树村寓所给予专门的辅导与指导,这让郭永怀开阔了视野。关键的是,顾静薇教授爱才惜才怜才而不专才,为了让郭永怀得到更好的学习环境和更高水平的指导,她将尚未毕业的郭永怀推荐到了在北京大学任教的物理学家饶毓泰教授门下。饶毓泰教授在郭永怀入学预科时,还是南开大学物理系系主任。到郭永怀入学本科时,饶先生已受邀去德国做了访问学者。饶先生从欧洲回国后,被北京大学挖去任物理系教授。因为有这层渊源,所以顾静薇教授就将郭永怀推荐给了饶毓泰教授。当然,这也是郭永怀求之不得的事情。郭永怀在南开大学物理系只学习了两年,之后经过考试转入北大物理系学习。年7月,完成本科学习的郭永怀,被饶毓泰教授留在身边做助教和研究生。期间,郭永怀曾参与了吴大猷等教授所做的“喇曼效应”研究工作。由此可见,郭永怀在学业上的出类拔萃。

郭永怀在去加拿大的轮船上留影

年夏,在中英庚子赔款基金会留学委员会举行的第七届留学生招生考试中,郭永怀和钱伟长、林家翘同以5门课程超过分的相同成绩,并列第一。在叶企孙、饶毓泰教授的争取下,力学专业只收一人的计划被改为招收三人,即这三人都被录取到力学专业。也因此,这次考试原计划录取20人,也增加为22人。

年夏天,正在抗日战争中,郭永怀抱着“科技救国”的决心,登上了海外留学的轮船。但上船后,郭永怀发现在自己的护照上,日本签证官留下了这么一段文字:“允许在横滨停船三日,上岸游览”。郭永怀难以接受,当时的中国正遭受侵华日军的践踏,自己作为一介书生,虽不能上阵杀敌,但绝不能输掉民族气节,宁可不留学,也不能接受侵略者的签证。于是,郭永怀与同伴们一致决定,一不登岸观光,二不接受敌国的签证。22名同学就此全体下船,拒绝经停日本,毅然返回了昆明。年8月,他们乘坐“俄国皇后号”邮轮再度出发,到达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在多伦多大学,郭永怀所学的专业是应用数学。从此,郭永怀开始了长达16年的海外求学工作生涯。

时值国难当头,一个农家孩子需要付出多大的努力,需要具备多高的智慧才能在鸡鸣不已、风雨飘摇的中国,进入中国最高学府,并登堂入室进入西方先进国家的大学去学习。

为报效国家,郭永怀打下了深厚的数学、物理学基础,他的志向是科教兴国、科技报国,不论学习什么专业,这个方向都不会改变。

在美国的结婚照

忠诚:出国就是为了回国

到多伦多大学仅仅半年时间,郭永怀和钱伟长、林家翘都拿到了硕士学位。对此,数学系主任辛格教授由衷赞叹:“想不到中国竟有如此出色的人才!他们是我一生中很少遇到的优秀青年学者。”

年5月,郭永怀进入加州理工大学。师从素有“航空之父”之称的流体力学大师冯·卡门教授,研究空气动力学。从此,他与钱学森成为同学好友,知己兄弟,一起为祖国的强大砥砺奋进。

年,郭永怀以当时最有挑战性的“跨声速流动研究”论文,获得博士学位。钱学森评价说,“郭永怀博士论文找了一个谁也不想沾边的题目,但他孜孜不倦地干,得到的结果出人意料。”钱学森为什么这么说?是因为郭永怀的研究突破了航空领域声障这一世界难题。当时,人类虽已实现了上天飞行的梦想,但飞机的飞行速度很慢很不理想,声障则是影响飞机飞行速度的关键。郭永怀和钱学森合作拿出了震惊世界的重要数论论文,首次提出了“上临界马赫数”概念并得到了实验证实,为解决跨声速飞行问题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解决声障瓶颈,就解决了飞机超声速飞行的问题。这是继莱特兄弟发明飞行器之后,人类航空史上的第二座里程碑。郭永怀因此被聘请为美国数学学会会员,并被加州理工学院特聘为研究员。不久,郭永怀又被邀加入了美国航空学会。

郭永怀博士毕业时,冯·卡门的大弟子威廉姆·西尔斯正在康奈尔大学创办航空研究院。冯·卡门教授向西尔斯推荐了郭永怀,由此郭永怀也成为康奈尔大学航空研究院的创立者之一。

在康奈尔大学航空研究院,郭永怀历任副教授、教授。实际上,郭永怀在这10年间是当时康奈尔大学航空研究院的三个主持人(即西尔斯、郭永怀、康脱洛维茨)之一。这10年也是郭永怀从事科学研究的黄金时期。他着重对跨声速理论与粘性流动进行了深入研究,先后发表了《可压缩无旋亚声速和超声速混合型流动和上临界马赫数》(与钱学森合作)《关于中等雷诺数下不可压缩粘性流体绕平板的流动》《弱激波从沿平板的边界层的反射》等重要论文,解决了跨声速流动中的重大理论问题。早在年,为了解决边界层的奇异性,他改进了庞加莱的参数摄动法、莱特希尔的坐标摄动法,探索开创了奇异摄动理论。奇异摄动理论是一种计算简便、实用性强的数学方法,后来被许多学科锁广泛应用。为此,钱学森于年在《AdvancesinAppliedMechanics》(《应用力学评论》)杂志上发表文章,将这一方法命名为PLK(以三人姓氏的第一个字母命名)方法。值得一提的是,郭永怀在上个世纪50年代初就研究了高超声速激波边界层干扰和离解效应。他因在空气动力学与应用数学中的研究成果而驰名世界。

不过,从美国西部的加州到位于东部的康奈尔大学,距离实在遥远。正好钱学森要开车去麻省理工任教,就邀请郭永怀与他同行。据说当年开车将郭永怀接到加州理工的也是钱学森。

当时,钱学森开着自己的汽车,一路向东进发。很多年之后的年《郭永怀文集》出版,钱学森在《写在郭永怀文集后的话》中,回忆了当时的情景:

“相隔近多公里他和我就驾车旅行,有这样知己的同游,是难得的,当他到了康奈尔而留下来,我还要一个人驾车继续东行到麻省理工学院时,我感到有点孤单。”这一路上,除了美好的景色,还是一段美好的时光。两个热爱科学意气风发的年轻人,在一路向东奔驰途中生长的友谊,是牢不可破的,更何况开朗的钱学森与腼腆的郭永怀又存在着天然的互补性,旅途中如此,后来的工作中更是如此,他们合作的惊天动地的事业早在此时有了基调。以此拍一部公路片,必定是感人励志的作品。一路的风光中,流动着两位风度翩翩的科技青年的浪漫而昂扬的青春!

一年之后,郭永怀与一位中国姑娘李佩相遇于康奈尔大学所在的绮色佳小镇校园。当时,在康奈尔大学工业与劳工关系学院学习的李佩,听说郭永怀要做一场关于航天的学术报告会。她很好奇,就决定前去一听究竟。通过这一场报告会,郭永怀与李佩互留好感,开始交往。同有在北京大学和西南联大的学习经历,使他们更加亲近,共同的古典音乐爱好,使他们心灵相通。年秋天,正是金色的收获季节,二人收获了爱情,一同步入了婚姻的殿堂。在绮色佳小镇的别墅里,日子富裕、宁静而幸福。但郭永怀从没想过要加入美国国籍,始终不忘报效祖国。

留影美国

抗战胜利的喜悦过去没有多久,国共的内战随后登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不久, 爆发。郭永怀回国的时间只能一拖再拖。

但在他的心里,始终装着祖国。他的侄女郭淑娥回忆说,在一封信中,他这样写到:我身在国外,心却早日飞回了祖国,我时时刻刻惦念着家乡,思念着祖国,我多么希望能把自己所学到的知识用来为祖国效劳。我常想,我是中国人,为什么要在异国他乡扎根呢?为什么不把自己的所知所学用于建设自己的国家呢?现在的条件还不成熟,我希望能早一天回到自己的国家。

郭永怀的侄子郭辉远也有相近的回忆。他曾问叔叔郭永怀:您在美国的生活和工作条件都很优越,为什么都要坚决放弃,而拼了命也要回国?您是从什么时候决心回国的?

郭永怀回答:“学习知识就是为了报国,目前条件差我们可以改变。我是在年4月21日,听到解放军渡江时,用大炮轰击无视警告的英国军舰(指紫石英号事件),我感到中国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有希望了,从那时起我就下定决心回国。”

年8月,在朝鲜停战协定签订之后,中美在日内瓦举行会谈,美国政府虽然承诺取消禁止中国学者出境的禁令,但又以“维护美国国家安全”为由设置种种障碍。为此,钱学森多次向郭永怀抱怨过,美国人耍弄花招,拒绝签证,弄得我们有国不能回,真是岂有此理!

鉴于郭永怀的研究领域,常能接触一些机密资料,美国方面要求他填写一张表,实际上是一个合法名义下的秘密调查。那张表上列了一个问题:“你为什么要到美国来?”郭永怀回答:“到美国来,是为了有一天能回去报效祖国。”

另一个问题是:“如果发生战争,是否愿意为美国服兵役?”郭永怀毫不犹豫地回答了“否”,他不仅因此失去了涉密研究资格,而且被列入了美国政府的黑名单。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zishiyinga.com/zsybm/10208.html

Copyright © 2012-2020 紫石英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