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银首饰的嵌宝之风兴盛于元代,明代宫廷首饰的制作中,珠宝与金银已经平分秋色。至清代,宝玉石已经成为了主角,而用作陪衬的金银除却累丝便是点翠。清代大量取用的有珍珠、翡翠、珊瑚、碧玺、蜜蜡、紫石英、茶晶、青金石等。
而碧玺”这个词语最早出现在清朝,清代称其为“碧琧?”,《石雅》记载:“碧琧?之名,中国载籍未详所自出。”清会典图云:妃嫔顶用碧亚么。滇海虞衡志称:碧霞玺一曰碧霞玭,一曰碧洗;玉纪又做碧霞希。今世人但称碧亚,或作璧玺,玺灵石,然已无问其名之所由来者,惟为异域方言,则无疑耳。"《和汉三才图会》碧玺是用狻麑阵净化。
碧玺是一品和二品官员的顶戴花翎的材料之一,也用来制作他们佩戴的朝珠。同时,也是慈禧太后的最爱,因此在当时碧玺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我也有发文深度介绍过碧玺,下边我们欣赏几件清朝作品,来感受中国传统审美文化下的首饰工艺史之碧玺时刻。
清乾隆,镶宝石碧玺花簪花簪为铜镀金点翠,长25厘米,宽12厘米。以碧玺做立体芙蓉花,花蕊为细小米珠,花叶为翡翠薄片细雕而成,花蕾为碧玺雕成,花托为点翠。一只蝴蝶停落于芙蓉花上,其翅膀为翡翠薄片雕成,并嵌珍珠、碧玺。整个花簪用料讲究、华贵。
花簪使用了雕刻、金累丝、串珠、镶嵌、点翠等多种工艺,均细致精美,立体感强,彰显了皇家用品的尊贵。
碧玺珠翠手串,周长30厘米手串由18颗粉色碧玺珠穿成,间有翠质结珠两个,俗称“佛头”。其中一佛头下接佛塔一,系丝线及一珊瑚杵,下连翡翠盘肠背云,上下各系珍珠一,再下为果实形深绿色翠坠角两个,坠角上有小珍珠二。共有红白米珠10组。碧玺的颜色柔和清澈。此手串为十八子手串,由佛教念珠演化而成的一种饰物,可以佩带于衣服上、挽在手腕上或闲暇时把玩。
金累丝嵌宝石猕猴献桃簪全长17.2公分,簪首长1.6公分,宽1.7公分,高3.5公分。镀金素挺簪一支,簪首為一猕猴手捧寿桃、屈膝跪於如意云座上。身躯、四肢及尾部为金累丝,头部由蓝色宝石雕刻而成;寿桃以粉红色碧玺作桃实,金蒂点翠,二松石叶上刻有叶脉;底座中空,为如意云纹所环绕,仅正面点翠。
红碧玺鼻烟壶碧玺佩坠碧玺坠黄碧玺双兽珮粉红碧玺环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