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紫石英 > 紫石英别名 > 正文 > 正文

老老恒言的七款养肝粥,趁着春天喝起来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2/4/11 13:46:02
白癜风白斑扩散 http://disease.39.net/bjzkbdfyy/170814/5622945.html

《老老恒言》又称《养生随笔》,清代著名养生学家、文学家曹庭栋著,是汇集清以前各家养生思想,并结合作者自己的切身体会,总结编纂而成的养生学专著。

粥,为日用常供之品,能益人,借诸方以为调养,煮粥之方甚多,但有轻清重浊之不同。

不论调养治疾功力深浅之不同,

第取气味轻,香美适口者为上品,

少逊者为中品,

重浊者为下品。

现择取其中七款养肝粥供大家参考。

上品桑芽粥《山居清供》:止渴明目。按:兼利五脏,通关节,治劳热,止汗。《字说》云:桑为东方神木,煮粥用初生细芽,苞含未吐者,气香而味甘。《吴地志》:焙干代茶,生津清肝火。制作方法:将桑芽(春天初生细芽含苞未展者)30克,焙干。水煎弃渣取汁,加糯米克同煮为粥。空腹食用。具有清肝明目功效。适用于肝火旺之目昏。菊花粥《慈山参入》:养肝血,悦颜色,清风眩,除热解渴明目。其种以百计。《花谱》曰:野生单瓣,色白,开小花者良,黄者次之,点茶亦佳,煮粥去蒂,晒干磨粉和入。制作方法:菊花50克,大米克。先将菊花煎汤,再与大米同煮成粥。具有散风热、清肝火、明目等功效。砂仁粥《十便良方》:治呕吐,腹中虚痛。按:兼治上气咳逆胀痞,醒脾通滞气,散寒饮,温肾肝。炒去翳,研末点入粥,其性润燥。韩??《医通》曰:肾恶燥,以辛润之。制作方法:砂仁3克,粳米克,红糖适量。将砂仁捣成细末。粳米淘洗净,加水适量煮粥,待粥好时,调入砂仁末、红糖,稍煮3分钟左右即可。早晚空腹温热食之,每食适量,连服3~5天。行气宽中,健脾化湿。多用于胃腹胀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症,适用于脾胃虚寒型患者。由于砂仁的有效成分多属挥发油,故不宜久煎。中品小麦粥《食医心镜》:治消渴。按:兼利小便,养肝气,养心气,止汗。《本草拾遗》曰:麦凉麯温,麸冷面热。备四时之气,用以治热。勿令皮拆,拆则性热,须先煮汁,去麦加米。制作方法:小麦50克、糯米80克、红糖片适量。小麦,糯米洗干净浸泡半小时,加适量水煮粥,小麦粥煮快熟时放入红糖片煮至糖溶解即可。健脾宁心,除热止渴。适用于气虚自汗、心虚惊悸、脏躁(癔病)、烦渴等症。下品酸枣仁粥《圣惠方》:治骨蒸不眠。水研滤汁,煮粥候熟,加地黄汁再煮。按:兼治心烦,安五脏,补中益肝气。《刊石药验》云:多睡生用,便不得眠,炒熟用,疗不眠。制作方法:酸枣仁30~45克,粳米克。酸枣仁捣碎,浓煎取汁。粳米煮粥,待粥半熟时,加入酸枣仁汁,同煮成粥。早晚餐常服。宁心安神,止汗。适用于老年人失眠、心悸怔忡、自汗、盗汗等症。紫石英粥《备急方》:治虚劳惊悸。打如豆,以水煮取汁作粥。按:兼治上气,心腹痛,咳逆邪气,久服温中。盖上能镇心,重以去怯也;下能益肝,湿以去枯也。制作方法:紫石英15克,糯米克,红糖适量。打碎紫石英,用水淘洗,加水浓煎,弃渣取汁。洗净糯米,放药汁内煮粥。早晚空腹加适量红糖温热服食。温暖子宫,适用妇女宫冷不孕等症。韮子粥《千金翼》:治梦泄遗尿。按:兼暖腰膝,治鬼交甚效。补肝及命门,疗小便频数。韮乃肝之菜,入足厥阴经,肝主泄,肾主闭,止泄精尤为要品。制作方法:韭菜子10克,大米克,细盐少许。将韭菜子择净,研为细末备用。先将大米淘净,加清水适量煮粥,待熟时,调入研细的韭菜子、细盐等,煮为稀粥服食,每日1剂。补肾助阳,固精止遗,健脾暖胃。适用于脾肾阳虚所致的腹中冷痛,泄泻或便秘,虚寒久痢,噎膈反胃,阳痿,早泄,遗精,白浊,小便频数,小儿遗尿,女子白带过多,腰膝酸冷,月经痛,崩漏不止等。附:煮粥之法

据《老老恒言》所载,煮粥之法亦有讲究,宜先择米,次择水,次火候,次食候。

米用粳。以香稻为最,晚稻性软,亦可取,早稻次之,陈廪米则欠腻滑矣。

秋谷新凿者香气足,脱谷久,渐有故气,须以谷悬通风处,随时凿用;或用炒白米,或用焦锅巴,腻滑不足,香燥之气,能去湿开胃。

《本草纲目》云:粳米、籼米、粟米、粱米粥,利小便,止烦渴,养脾胃;糯米、秫米、黍米粥,益气,治虚寒泻痢吐逆。

至若所载各方,有米以为之主,峻厉者可缓其力,和平者能倍其功,此粥之所以妙而神与。

水类不一,取煮失宜,能使粥味俱变。

初春值雨,此水乃春阳生发之气,最为有益;梅雨湿热熏蒸,人感其气则病,物感其气则霉,不可用之明验也;夏秋淫雨为潦,水郁深而发骤,昌黎诗:洪潦无根源,朝灌夕已除。或谓利热不助湿气,窃恐未然;腊雪水甘寒解毒,疗时疫;春雪水生虫易败,不堪用。

此外,长流水四时俱宜,山泉随地异性,池沼止水有毒。井水清冽,平旦第一汲,为井华水。天一真气,浮于水面也,以之煮粥,不假他物,其色天然微绿,味添香美,亦颇异凡。缸贮水,以朱砂块沉缸底,能解百毒,并令人寿。

煮粥以成糜为度,火候未到,气味不足,火候太过,气味遂减。火以桑柴为妙。

《抱朴子》曰:一切药不得桑煎不服,桑乃箕星之精,能除风助药力。

栎炭火性紧,粥须煮不停沸,则紧火亦得。煮时先煮水,以杓扬之数十次,候沸数十次,然后下米,使水性动荡,则输运捷。

煮必瓷罐,勿用铜锡,有以瓷瓶入灶内砻糠稻草煨之,火候必致失度,无取。

老年有竟日食粥,不计顿,饥即食,亦能体强健,享大寿,此又在常格外。

就调养而论,粥宜空心食,或作晚餐亦可,但勿再食他物,加于食粥后。

食勿过饱,虽无虑停滞,少觉胀,胃即受伤。食宁过热,即致微汗,亦足通利血脉。

食时勿以他物侑食,恐不能专收其益,不获已,但使咸味沾唇,少解其淡可也。

养肝粥,趁着春天喝起来!

老老恒言/清·曹庭栋撰王振国等整理.—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6

□编辑:丁自娟

□审核:doc.dingzj

往期精彩回顾

顺时养生,春季养肝正当时

何谓“嘈”?

疏肝妙品生麦芽

三种牛膝,功效不一

何以解酒?唯有……

巧治感冒的“神仙粥”

·END·

做有温度的科普

宁海县治未病中心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zishiyinga.com/zsybm/9186.html

Copyright © 2012-2020 紫石英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