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某,女,39岁,年6月8日初诊主诉:心慌、胸闷气短1年,伴乏力头晕,失眠梦多等现病史:患者于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心慌,胸闷,气短,做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其他无异常。医院给予西药治疗,症状无明显缓解。现症见:心慌,胸闷,气短,活动后加重,惊恐不安,焦虑烦躁,偶发心前区隐痛不适,头晕乏力,近半年潮热盗汗。舌红苔薄黄,脉细数。
诊断: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心脏神经官能症)
辨证:气阴不足,阴虚阳亢。治法:益气养阴,镇惊清热。方药:生晒参10g,麦冬10g,五味子10g,酸枣仁15g,紫石英30g,珍珠母30g,鳖甲15g,地骨皮15g,丹皮15g,煅龙牡各30g,琥珀4g,三七4g,炙甘草15g等,水煎早晚服。二诊(6月28日):服药后,心慌,胸闷,气短明显减轻,心前区隐痛缓解,头晕乏力减轻,食欲增强,偶有五心烦热,失眠多梦。调整方药:生晒参10g,麦冬10g,五味子10g,龟板15g,地骨皮12g,丹皮10g,知母12g,紫石英30g,酸枣仁15g,生龙牡各30g,白蒺藜15g,菖蒲10g,远志12g等,三诊(7月20日):心慌,气短消失,心前区无不适,纳食正常,但有失眠多梦,大便干,要求调理巩固。查心电图正常。
四诊(8月15日):王世龙中医为患者定制一个周期25天为巩固调理。患者表示,她的朋友见到她都表示“脸上红润了不少,气色比以前好多了”,整体精气神提升了不少,她同时惊喜地发现,多年的顽疾终于摆脱了,随访多次,。无复发
胸闷是一种主观感觉,即呼吸费力或气不够用。轻者若无其事,重者则觉得难受,似乎被石头压住胸膛,甚至发生呼吸困难。频死感等
“胸闷,心慌”对西医内科医师而言,可轻可重,轻微的一般疾病,如心律失常,窦性心率等、等;严重可能致命的病症,如心肌梗塞、心绞痛、冠心病等等。这些疾病的诊断由详细的病史询问后可做初步区分,但仍须借助西医的检查才能排除器质性的病变做出最后诊断,因此心慌胸闷长期不愈或者检查不出器质性的问题的时候,却症状却很明显,要说的就是功能性胸闷,中医也叫肝气郁结。
当人们在门窗密闭、空气不流通的房间内逗留较长时间,或遇到某些不愉快的事情,甚至与别人发生口角、争执,或处于气压偏低的气候中,往往会产生胸闷、疲劳的感觉。经过短时间的休息、开窗通风或到室外呼吸新鲜空气、思想放松、调节情绪,很快就能恢复正常。像这一类的胸闷可以说是功能性的胸闷,不必紧张、也不必治疗。当你做遍了各种检查后都被告知是正常,但胸闷却是反复不断,常在紧张或压力下加重,虽曾服用一些所谓的镇定剂,但效果却都不太明显。这样的情形,在中医的观点上认为是“肝气郁结”。
中医理论的“肝脏”与西医在定义上是不同的,中医肝的功能包含了控制情绪、调畅气机、促进消化吸收、滋养筋膜、储存血液等,紧张易怒的情绪会影响肝的正常生理功能,造成气机无法正常分布,导致胸闷、打嗝、腹胀气、头晕等症状,因此可用中药疏肝理气药。进行一对一辨证治疗。
植物神经紊乱主诉一般繁多,如出现胸闷、憋气、心慌、濒死感等心脏神经症;胃痛、胃胀、呕吐、腹泻等胃肠神经症;其他如头痛头晕、失眠、健忘、皮肤发麻、皮肤发痒、痛经等各种各样、千奇百怪的临床症状。如果您有相关疾病久治不愈时,北京泽元堂也是个不错选择,不妨试试
觉得文章有用可以收藏或转发,想了解更多疾病可以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zishiyinga.com/zsybm/93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