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之前“故宫必看的殿”那一期我们提到过英武殿现在是展示“泥与火艺术”的陶瓷馆。这一期我们先来看看陶器。
下面这件彩陶是来自甘肃临洮马家窑文化(距今年,新石器时代)的彩陶,这种纹饰的陶器在不少博物馆都能看到,用弧线和圆点相结合表现奔腾的水流,是马家窑文化典型的构图方式。
故宫博物院藏这件西安半坡仰韶文化(距今年,新石器时代)的彩陶几何纹盆的几何纹饰由鱼的图案抽象而来,也是仰韶文化代表性的器物。
这个和著名的仰韶人面鱼纹彩陶盆一样,都用了鱼的元素,至于为什么喜欢画鱼,至今学界尚无定论。这种盆多作为儿童瓮棺的棺盖来使用,是一种特制的葬具。
上:几何纹下:人面鱼纹01陶器起源
人头壶:最初的凝望距今一万年前就有人类使用陶器的痕迹。关于陶器的起源有多种说法,有的说当时的人用藤条或者木条编制成器物,外面抹上泥烧制后使用,渐渐发现其实没有中间的支撑物也可以做成容器。
还有说法是掘地为坑来烧煮食物后来渐渐诞生了陶器。总之陶器是一种历史悠久的,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器物。陶器的种类也非常多,有的古朴粗放,有的华丽精致,但总能给人一种厚重的感觉。
02陶器种类
红陶:中国是红陶的原产国,红陶烧制温度不太高,在度左右,距今年的裴李岗文化和距今年的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都有红陶。
龙山文化红陶簋(故宫博物院藏)彩陶:最出名的就是黄河流域的仰韶文化了,花纹一般是几何图案、花卉和动物。彩陶的颜色是在烧制前就画在胚体上的,所以不容易掉落。
几何纹盘(故宫博物院藏)黑陶:主要出现在距今四千多年的龙山文化,烧制温度在度左右。
龙山文化黑陶双系壶(故宫博物院藏)灰陶:在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龙山文化都有发现。有观点认为灰陶是烧制时候铁氧化不充分形成氧化亚铁导致的灰色。
灰陶盉(故宫博物院藏)白陶:用瓷土或者高岭土烧制,温度在度左右。出现在龙山文化晚期。
白陶几何纹瓿(故宫博物院藏)硬陶:烧制温度比一般陶器高,紫砂壶就属于硬陶。
明万历紫砂壶(故宫博物院藏)釉陶:汉代出现,在釉料中加入铅。著名的唐三彩就是低温铅釉陶器,另外还有五彩等多种釉彩的陶器,只是唐三彩特别有名。
三彩胡人骆驼俑(故宫博物院藏)03与瓷器关系
西周原始瓷罐(故宫博物院藏)陶瓷总是放在一起说,两者最容易区别的是陶器没有光泽,瓷器的釉彩有明显的光泽。
诞生时间不同:距今一万年前,古人就开始使用陶器,瓷器则是公元前16世纪商朝发明的。宋瓷很有名,但是其实东汉时候的瓷器的质量就和后世差不多了。
景德镇瓷碗(故宫博物院藏)原材料不同:陶器用的原料是粘土,瓷器用的不仅是粘土,还有石英等混合物。
烧制温度不同:陶器在-度,瓷器则在-度。
04与青铜关系
陶器出现比青铜器早,所以青铜器在器型方面最初借鉴了陶器,但是商代开始青铜器得到了繁荣发展,此后陶器又借鉴了青铜器的制作工艺。有些缺乏青铜原料的地区也会用陶器来代替青铜礼器。
上:战国陶牺尊下:战国青铜牺尊05横空出世兵马俑
陶俑是废除了人殉之后的替代品,兵马俑却十分特别。因为先秦时期的俑和后来汉代的俑都至多五六十厘米高,兵马俑却是真人大小,而且千人千面。
兵马俑眉毛胡子发髻鞋底刻画细致入微,这种写实风格在中国历史上前无古人,独此一例。而且连司马迁都不知道的兵马俑不仅仅是秦始皇的地下军队,还承载了秦始皇的治国理想。
06唐三彩异彩
唐三彩艺术在中国陶瓷艺术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唐三彩有釉色,看起来像瓷器,其实是一种釉陶。唐三彩常见有绿、黄、褐色几种釉料,釉料中含铅,流动性很好,所以釉料中几种颜色会相互交融,形成渐变色,达到绚丽又不违和的美感。
三彩骑马女俑唐是一个与胡人融合的朝代,所以唐三彩里经常会看到骆驼、胡人的造型。值得注意的是唐三彩中一些女俑的形象,身着胡服、骑着马,颇具自信。
按照传统,女主内、男主外,古代女性是不太抛头露面的,但是唐朝却是一个特别“开放”的时代,女性不仅喜欢穿胡服,还穿男装,骑马出行,别有一番魅力。
07当代陶器
现代陶器更多是艺术品,实用方面紫砂壶可能还比较常见,礼器方面更加不会用了。可喜的是很多DIY工坊有陶艺体验课程,现代人也可以很容易地体验这一古老的工艺。
我做的陶罐,图二画了战国宴乐渔猎图经过体验,你会发现那些底部比较尖的器物是比较难做的,初学者基本就是做成一个底大上小的罐罐。自己体验过再去博物馆看古人做的陶器,不得不惊叹于古代工匠高超的技艺。
文博喵一只游荡于全球博物馆的猫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zishiyinga.com/zsygx/106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