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5月11日宿迁讯年出生的谢大春,年进入石英制品行业工作,现任江苏鑫亿鼎石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高级技师。踏入石英制品行业20多年来,谢大春一直坚守在生产制造一线,在平凡的岗位上倾情奉献,无怨无悔,用勤奋和汗水书写了“拼命三郎”的人生壮举。他设计完成的高纯石英砂高效环保生产系统,既有效解决了多年来高纯石英砂生产过程中难以解决的环境污染及产品二次污染等难题,又保护了操作工的身体健康,提高了生产效率,将我国高纯度石英砂生产与国际差距进一步缩小,填补了国内超高纯石英砂自主生产的空白,改变了硅领域高端产品高度依赖进口的现状。经过多次研发试验,谢大春一手创新的“电子级石英砂国产化制备技术”于年3月份投入运行,当年新增销售万元,新增利润万元。不忘初心“农民工”华丽转身年,20岁的谢大春高考失利,回家务农。年3月,谢大春进入一家生产石英制品的乡镇企业,负责机电设备的安装。“那时候我只会种地,进了厂一切从头开始。”毫无经验的谢大春不服输,主动放弃休息日,白天跟着师傅学,晚上跟着说明书学。公司老板邀请外地师傅过来维修机器时,他就站在边上学,帮师傅递个工具,有时搭把手,有时给他们擦擦汗。日子长了,师傅们看他热爱学习,刻苦钻研,就开始跟他讲解设备原理,教他修理机器。仅一年时间,谢大春就基本掌握了企业全套设备的工作原理以及系统的基础理论知识,成为电机班的班长,负责机电设备的维护。后来,谢大春到鑫安石英制品有限公司上班,焙烧车间加料扔桶的声音太大了,吵得人夜里睡不好觉。公司老板让他想办法解决。谢大春反复试验,终于想出一种高空加料方法,操作方便,效果不错,还快捷安全。就这样,谢大春在实践中渐渐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年6月到年3月,谢大春被高薪聘请在南京大学连云港高新技术研究院和南京大学东海新材料研究中心工作。他成为研究院石英砂生产基地的生产骨干,生产出的石英砂通过多家客户使用和检测,受到一致好评。谢大春有一股韧劲,不管做任何事情,都能坚持到底。自进入石英制品行业20多年来,他在工作中遇到问题能多想、多思、多动手,最终成功解决问题。到江苏鑫亿鼎石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任职以来,谢大春倾心学术,潜心钻研,借助扎实深厚的理论知识,负责和参与了多项重大科研和生产项目,多次主持或参与实施省级和国家级石英制品科技计划项目,申请多项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的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圆满完成了项目规定的各项技术和经济指标,顺利通过验收,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坚守恒心“土专家”频出硕果谢大春只有大专学历,但他在科技创新的道路上披荆斩棘,毫无畏惧。翻看谢大春的履历表,他的创新研发之路是在年“开花”。当年他自主研发的两个新产品被认定为市高新技术产品。仅仅间隔一年,他开发的一个节约用电设备技改工程被省中小企业主管部门列为发展专项资金技改项目,并获得批准。从此之后,谢大春的研发之路再也没有停歇。早在年,谢大春就因主持实施省级节能减排“节能改造项目”得到省财政厅、省经贸委的认可。此后,谢大春在研发的道路上阔步前行:改用新型自动温控的技能焙烤炉取代老式焙烤炉;高纯石英砂烘干由“一步法”改为“二步法”,同时加强对烘干炉的保温;使用新型节能脱羟炉与真空脱羟炉取代老式脱羟炉;并推广使用变频调速器进行自动调速;激光控制器对连熔炉实行自动控制等。在谢大春的刻苦钻研下,公司的连熔炉由6个电极臂成功改成9个电极臂,产品数量和质量由此得到进一步提升,同时加上结构改造和保温材料的应用,节约15%的电能,其中三个相关的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最后都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中科院半导体所实验室第三届主任陈诺夫有一次找到谢大春,请他研制卫星发射试验用的一种玻璃器皿。谢大春拿到图纸后,首先从石英管原料抓起,严把第一关,其次调整石英砂原料生产工艺流程,并对设备进行技术改造,再根据试验结果,对生产工艺进一步改进,经过多次试验,终于研究生产出合格产品。谢大春的创新之路可浓缩为简单的四个字:节能、高效。而他研发的产品被广泛应用于半导体、电工电子、太阳能、电光源、光通讯、医用器材、环保设备、航空航天、军工等高新技术领域。他因此被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全国理事会聘请为技术专家,航天十二院院长为他颁发聘书。磨砺匠心“点子库”绽放芳华“心中装着职责,工作就有了追求的目标和无穷的干劲。”作为一名技术娴熟、理论扎实、经验丰富的一线技术人员,谢大春始终牢记自己的岗位职责,20多年来,无论寒冬酷暑还是电闪雷鸣,只要是企业的一个电话、同事的一声需求,他总是第一时间赶到现场,迅速解决生产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有一次,厂里的焙烧车间因为温度太高,好多工人承受不住纷纷辞职,而且夜间操作过程产生的尖锐声响,吵得人无法睡觉。谢大春接下这个难活,通过模拟“远程控制”的原理解决了这个难题。“在手拉葫芦上装移动加料斗,在没出炉之前就把要投入的石英块加到里面,然后通过工字钢轨道,移动到需要的位置,这样一来等出炉后只要两三秒钟就能完成。”试验成功后,谢大春举一反三,将“点子”用到不同的设备上,生产中的诸多难题迎刃而解。同事们都说,谢大春是企业的“点子库”。多年来,谢大春经常放弃休息时间,承担公司各类机电设备的义务维修保养工作,20多年来累计加班多小时,为公司节约资金余万元。他发挥自身经验多、理论强的优势,主动无偿地对年轻同事进行“传帮带”。在他的带领下,20多年来,企业先后有多人成长为石英制品制造行业的技术骨干。“我的出发点,就是想用新的产品和创新技术为企业节约,为社会减负。”谢大春说,这也是一名技术人员对社会应尽的义务。如今谢大春已成了享誉省内外的技术专家,20多年来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专利30余项,多项专利填补国内空白;并先后被授予“全国技术能手”“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优秀农民工”“江苏省劳动模范”“江苏省十佳文明职工”“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被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全国理事会聘为技术专家。(章林海王琦李培培)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zishiyinga.com/zsyhc/116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