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4月,已经不再担任英国首相的丘吉尔(但仍是议员身份,2年后重新当选首相)要求英国政府派出2艘航空母舰,到中国与解放军作战。此时正处于解放战争后期,英方如此蛮横无理的提案传到中国,引起公愤。但令人疑惑的是,为何英军最后连1艘航母都没来呢?
先来看看为何丘吉尔会如此嚣张。这次外交冲突源于49年渡江战役前的长江炮战,对战双方是解放军主力第三野战军炮兵及英国远东舰队4艘军舰。长江炮战其实不止一次交锋,两天之内双方总共三度开火。开入长江阻挠我军渡江的英国4舰遭不同程度毁伤,其中紫石英号受伤最重,被迫搁浅投降,其舰长斯金勒伤重而亡,英军可谓损失惨重;我军三野因缺乏防御的岸边步兵阵地被对方榴弹击中,综合损失也超过人。
长江炮战,中国并非没有征兆地炮轰英国海军,而是英舰队在事先警告面前显得无动于衷,十分傲慢。与英军情况类似的美国、法国军舰早早便撤出长江流域,唯独英国远东舰队不买账,想试探解放军部队的底线。既然不买账,那便开炮。英军这次吃亏完全是自找的,但一贯霸道的丘吉尔并不这么认为,坚称英国海军之所以在中国落败,是因为没有派出大排水量的战舰,要求英国政府出动至少2艘航空母舰,组成强大舰队去中国“教训”解放军。
消息传到军委,面对英方此种蛮横态度,主席霸气回应了丘吉尔5个字:你报复什么?随后便亲自提笔起草了声明,并由我军新闻发言人正式公布了我军态度,长江是中国内河,英国舰船没有通航权利,且警告过后仍然横行江面,在我国境内开炮,本质就是犯罪。而我军的炮击完全合理合法,该道歉并赔偿的是英国政府,而不是中国!从这霸气的声明中,可以看出中国和中国军队,都已经不同于往日了。
在解放军的强大实力和强硬态度面前,英国人最终低头。一方面英国政府自知理亏,另一方面即便如丘吉尔所愿,派了航母来华作战也没有效果:长江根本开不进2万吨以上的军舰,而如果只在近海动用有限的航母舰载机作战,对庞大的中国地面战场又没有多少实际作用。更关键的是,等英国大舰队万里迢迢开到远东,渡江战役肯定早就结束了。英国时任首相艾德礼经过反复考虑,没有采纳丘吉尔的提案,也没有再坚持讨要关于长江炮战的任何“说法”。年初,英政府承认了新中国的合法地位。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