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太阳,即阳气最盛,它覆盖着世界万物。气充溢于世界当中,此气来历于水当中,阴阳和合,化而为气,布散于万物之间。人身段中应寰宇规律而有太阳膀胱寒水之腑,以司满身之水气,称为寒水。水性为寒,而又以太阳经定名,膀胱水化气延膀胱经上行,输布于外相外。此水气不能本人化生,需借助心火下交于膀胱水,才具蒸腾化为气。人用意,如天有日,日之阳下交于地下水,进而地面水皆化气进取蒸腾。故心火下交,膀胱水才具蒸腾气化循经上达。心火之是以可以下交于膀胱,是由于小肠为心之腑,导火下行交于膀胱。下焦为膀胱上口。三焦为人身段内的油膜,是水液运转的道路。水液进口进胃,水气上布散于肺,上焦如雾,通过肺的冷凝,肺为水之上源,通过三焦油膜向下输布积存于膀胱。体内没有运转完的水液,由小肠排入下焦投入膀胱。膀胱上口与三焦油膜沟通,这些没有被气化的下行水液,须要通过心火下交,才具蒸腾化气。人通过鼻吸入天之阳气,从肺通过心,引心火延脊柱遵循门入肾系,肾系通过连网与小肠相接,故布达于小肠。在三焦油膜运转的水液和从小肠投入三焦油膜的水液,都通过心火的蒸腾而化气,没有完整化气的水液则渗入膀胱。膀胱底下为气海,又叫血室。人吸入的气,投入肺,通过心,把心火向下引入肾系,通过连网,到气海血室中,蒸腾膀胱水,进而化为气。气从气海循着三焦油膜上胸膈,来到喉,为呼出之气。从三焦油膜向其余地点输布,投入肌肉,出于外相,成为卫气,这是小肠和膀胱化气保护于体表,故统称为太阳经。太阳经循行于人体背部,是人体阳气的循行道路,太阳经气由三焦油膜透出肌肉,从肌肉透出外相。喉、鼻、外相都是肺所主司,故太阳之气上合于肺。三焦油膜即为三焦腑,油膜不利则水道不通,膜膈滞塞则胸前痞满。三焦是油膜,它下根发于肾系,上归纳于心包。惟独领悟了这些,才具读太阳篇。
-《唐容川伤寒论浅注补正》
2
本草一味-桂枝
《神农本草经》:[牡桂]味辛。温。主治上气咳逆。结气,喉痹,吐吸,利关节。补中益气。久服通神。轻身。不老。生南海山谷。
《名医别录》:[牡桂]无毒。主治心痛,胁风,胁痛。温筋通脉。止烦。出汗。生南海。
《神农本草经》:[箘桂]味辛,温。主治百疾,养精力,和颜色。为诸药先聘通使。久服轻身,不老。面生光华媚好。常如稚童。生交址桂林山谷。
《名医别录》:[菌桂]无毒。生交趾桂林山谷岩崖间。无骨。正圆如竹。立秋采。
《名医别录》:[桂]味甘辛。大热。有毒。主温中。利肝肺气。治亲信寒热。冷疾。霍乱。转筋。头痛。腰痛。出汗。止烦。止唾咳嗽鼻齆。能打胎。坚骨节。通血脉。理疏不够。宣导百药。无所畏。久服仙人。不老。生桂阳。仲春七八月十月采皮。阴干。(得人参麦门冬甘草大黄黄芩调中益气。得柴胡紫石英干地黄治呕吐。)
《本草诗解药性注》:肉桂,辛甘大热,入肝肾二经血分。得人参、甘草、麦冬良。忌生葱、石脂、火炙。以色紫肉厚气香油黑,甜味多,辣味少者良,去粗皮用。
辛甘大热肉桂芳,
补肾平肝又益阳,
引火归元功最捷,
沉寒痼冷尽灭绝。
肉桂大热,入肝肾命门。气厚纯阳入肝肾血分,补肾抑肝,助命门相火不够。气厚而沉降,故性下行,引无形之火下落而归元。益阳而消阴,故治沉寒痼冷。
《本草诗解药性注》:桂枝,辛甘性温,入肺、膀胱二经。
辛甘性温有桂枝,
温经通脉善解肌,
发汗又能除自汗,
兄弟痛风用亦宜。
辛甘散发,气薄而升浮,故能入太阴肺,太阳膀胱。温秉少阳木气,故能温经通脉而解肌。行肺气,寒邪,和睦营卫,使邪从汗出,而汗自止。肝主手脚关节,桂枝入肝,故能横行手臂,祛兄弟痛风、胁风。
岐黄人
做家|姜半夏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zishiyinga.com/zsyhc/96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