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原则:剂量要小
人参作为“百草之王”充满神秘,现代科学研究证实,人参所含的令人惊叹的保健价值至今仍没有具体解释。我们在应用人参保健时,首先要确定食用量。
历史上最长寿的皇帝乾隆就是用人参保健,每日3克左右。我们现代人,生活条件好了保健的食品也多,国家卫生部明确规定:成人作为日常保健每日服用人参不多于3克是安全、有效的。当然疾病的治疗另当别论。
第二个原则:持久服用
两千多年前的医学经典《神农本草经》列人参为药中上品,主养命以应天,少服久服,可轻身延年。所以“少服久服”是人参保健的最重要原则。我们现代人也要坚持四季进补,长期调理,起到轻身延年的效果。人参所含的物质需要经过人体转化才起作用,要把人参的药理作用转化成人体所需物质,需要长时间的生理作用。建议现代人吃人参在连续服用7-8天后,停服1-2天,使人参物质彻底转化,然后再继续服用,效果会更好。
第三个原则:空腹温热、小口慢咽
人参的功能的发挥与人参加工方法有极大的关联性。人参的有效成分人参皂苷高温下会产生大量泡沫,如同肥皂泡,所以叫皂苷。温度过高时人参皂苷会溢出容器而损失,同时人参中的活性多肽、活性酶,挥发性成分也在高温下挥发掉。所以古人研究出专门的加工器皿——参蛊,以及隔水蒸制的方法。在炖参汤时要用文火,达到既加热溶出人参的成分,又不产生较大的成分流失。
资料显示加工时间一般是40多小时,这也是那个时代人参应用的最有效办法。但这种方法也只有皇室权贵才能使用得起,所以《红楼梦》中说:“中人十家产,不满一杯味”。普通民间的人参应用泡酒、炖鸡更多的原因是因为应用简单。
人参的食用温度最佳为40℃左右,空腹,小口慢咽,可以加快人体对人参成分的吸收。
第四个原则:因人而异
人参大补元气,气能生血。《黄帝内经》中说:“人之所有者,唯血耳,气血充盈,顺畅则百病不生。”所以人参人人可食用。人参的药理作用在人体内是广普性的,而我们每个人都有差异性,因此人参在不同的人身上表现出来的作用就存在差异性。
第一差异:消化机能的强弱,直接影响对人参有效成分的吸收,这种情况可以自己调节服用人参的剂量。
第二差异:对于以保健为目的和治疗为目的的人而言,剂量是完全不同的,对于慢性疾病人群,据临床试验得知:一般以连续服用慢性疾病发病时间的1/7,时间为好。
根据目前的临床观察,大部分人服用人参2-3周就会出现效果,如果3-4周还没有变化的话,可能服用人参和自己的目的不相符。如果都不是的话,就是人参制品的品质有问题。
食用人参的注意事项
《本草经集注》:“茯苓为使。恶溲疏。反藜芦。”
《药对》:“畏五灵脂。恶皂荚、黑豆。动紫石英。”
《药性论挣》:“马蔺为使。恶卤咸。”
《月池人参传》:“忌铁器。”
《药品华义》:“若脾冒热实,肺受火邪,咳嗽痰盛者慎用。畏:莱菔子、五灵脂;反:藜芦;恶:皂荚;忌:用铁器煎煮。不易与萝卜同食、食后不宜饮浓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