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紫石英 > 紫石英炮制 > 正文 > 正文

缩水的金箔何家村窖藏出土金箔重量之谜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4/5/3 17:29:04
年10月5日,陕西何家村一个基建工地上施工人员挖出一个高65厘米、腹径60厘米的陶瓮,陶瓮内装有大量的金银器。之后几天,另一个陶瓮和银罐被发现,共出土文物一千余件。在众多出土文物中,最能体现大唐金银器先进工艺水平之作的当属鎏金鹦鹉纹提梁罐。这件提梁罐为纯银捶打成型,花纹平錾,以鱼子纹为地,鹦鹉展翅欲落脚于折枝花团之上。鹦鹉与折枝花团一动一静之间,显得格外生动。鎏金鹦鹉纹提梁罐整体高24.2cm,口径12.4cm,重g。银罐盖内标注有“紫石英五十两,石英十二两”的文字。唐崇信道教,有多位皇帝迷信丹药的功效并因服食丹药丧命,可见炼丹在唐朝流行甚广,或许这件精美的提梁罐原本就是用于盛放炼丹原料之用。出土时,鹦鹉纹提梁罐中还盛有半罐水,水上浮有金箔,金箔之上立有十二条赤金走龙。当金箔从水中取出并不再滴水时,考古人员用天平称的总重量为11市斤。年1月中旬,出于编写金银器报告规范要求,金银器的计量单位需要用克来表示,于是博物馆对赤金箔重新计量重量。经过计量后,工作人员惊奇地发现金箔比三个月以前第一次称的重量减少了2.22市斤,只剩克(合8.市斤)。年4月13日,博物馆保管组将金箔作为正式入库文物登记时,又对金箔进行一次重量计量,发现金箔的总重量再次变轻,重量为克(合8.市斤),这次所称的重量又减少了克(合0.市斤)。金箔“丢失”不是一件小事,有人不断向上级反映金箔可能被盗,于是就有了第四次称重,出乎意料的事情再次发生,金箔重量再次减少,仅有.3克(合8.市斤),比上次又减少了63.7克(合0.市斤)。“丢失”的金箔去了哪里?是不是内部人员盗走了呢?随后陕西省委宣传部组成专案组,前往博物馆调查。调查过程中,有人回忆起金箔在展览过程中,曾出现过渗水现象,会不会是金箔内水分还没完全蒸发掉而造成的金箔重量缩水的现象呢?为了证实这个问题,专案组从西北大学请来几位专家。查看过现场的情况后,专家对金箔进行了再次浸水实验。金箔经过三天三夜的浸水,实验者模仿金箔初次称重的情景,将金箔甩干至没有水滴滴出后并稍加晾干,称重后刚好11市斤,“丢失”的金箔回来了!原来金箔经过长期浸泡后含水量已经达到饱和状态。刚出土时,金箔虽然经过甩干已经不再有水滴滴出,但是金箔内还残存了不少水分,随着水分的慢慢蒸发,就出现了后面三次重量的差异。鎏金鹦鹉纹提梁罐与金箔、赤走金龙仅是何家村窖藏的冰山一角,现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zishiyinga.com/zsypz/11184.html

Copyright © 2012-2020 紫石英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