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妹妹人好端端的,竟要开刀做手术?
怎么回事呢?
17岁的小雅本是一名高二学生,因上腹偶尔隐隐作痛,医院检查,就诊医院普外科。结果B超一查,发现她胆囊内长了粒豌豆大小的息肉?!!
医生虽说这个不算大,但还是建议小雅做手术。
原因是小雅有明显的腹部不适症状,胆囊息肉的癌变风险还是偏大的!
B超检查结果显示:
其壁上可见一大小约7x6mm高回声结节,
不随体位改变而移动;
其腹腔可探及深约30mm液暗区。
这一来花费上万不说,
这么小的女孩子还得挨上一刀!
这一刀值不值呢?
小雅的父母,同样犹豫了。
为求保险,她们又想到去找中医看看。隔天挂号湖南省中医院脾胃病科徐寅医生。
果不其然,徐寅医生看完检查结果,提出了不同的治疗方案,建议小雅可以服用中药治疗,消除息肉,降低危害。
徐医生说,胆囊息肉,又叫“胆囊息肉样病变”,是长在胆囊壁上的肿物,绝大多数是良性,仅极少数为恶性。由于在术前很难明确病变的性质,因此,中西医目前在对待和处理胆囊息肉上存在分歧。
西医目前主流的做法是对大于10mm的息肉行胆囊切除术,对息肉大于5mm的息肉行保胆手术,以此达到预防癌变或者避免漏诊胆囊癌的目的。
那我的要是良性的呢?
实际结果确实显示,这样并非最好的办法。
很多研究数据表明,该标准切除的胆囊息肉大多数为良性,其中不会癌变胆固醇息肉占比最多。
这意味着很多患者本不该担受手术并发症的风险,和高昂的手术费用,以及术后漫长的痛苦,特别是对于胆固醇息肉患者而言。
开刀VS中药,选哪个??
中医讲究“治病求本”,即在错综复杂的临床表现中,探求疾病的根本原因,并针对疾病根本原因确定正确的治本方法。
徐医生擅长经方辩治消化系统疾病。在他看来,胆囊息肉形成的病机与肝、胆、脾三个脏器都有关联,因此,根据胆囊息肉的形成原因,通过中药控制息肉发展,最终达到使其消弭、再强肌体、避免复发的目的!
不用开刀,一副中药成功消瘤!
小雅及父母更倾向于不开刀的疗法,因此回家谨遵徐医生医嘱,坚持服药。
服药期间,小雅腹部疼痛的问题早已不再复发。
四个月后,B超复检的结果同样令人欣喜,小雅体内的胆囊息肉已明显缩小,不足为惧。
B超复检结果显示:
其体内的胆囊息肉已从7x6mm缩小为2x1mm。
腹腔积液也已消失不见。
徐医生对这个结果,并不感到意外。
其实早在一年前,徐寅医生就和和湘雅附二普外科的专家团队联合开展了关于于胆囊息肉的中医药治疗研究课题,并获得湖南省中医药管理局立项支持。
《探讨胆囊息肉样病变与中医体质之间的关系及利胆消瘤丸的治疗作用》()
——已立项湖南中医药科研计划项目
大量临床实践,验证了利胆消瘤丸对胆囊息肉效果显著,小雅是其中幸运者之一。
不过小雅服用的消瘤丸,为普通丸剂,每次需服8克,有80粒,每日三次。效果虽好,但口感欠佳。
徐寅医生与课题组成员湘雅附二普外科熊力医生,又找到维元中医馆的药师一起研究,如何在保证疗效前提下,减少服用剂量,提高患者的方便性。
中医馆的药师经过反复试验,终于成功制作出浓缩型的消瘤丸,改良后的患者每次仅需服药8粒,每日三次,有疏肝理气、化痰消瘤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胆囊息肉、胃肠道息肉等病症。
我们希望有更多的“小雅”出现,免于开刀的痛苦,重获健康自由。
好消息
为了造福更多的患者,现向全社会招募这类病人
免开刀,治息肉
用更有效、便捷、经济的中医药疗法
远离“息肉病变”的阴影
快联系下方小助理
获取健康吧
↓↓↓
我是健康小助理
扫码加我,免费咨询
持续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zishiyinga.com/zsypz/87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