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白高铁项目是东北地区东部快速铁路通道沈阳至佳木斯铁路的重要一段,已于年列入《中长期铁路网规划》,该项目的建设对改善辽东地区落后的交通条件,带动当地旅游资源开发及经济社会发展,促进东北地区进一步加快振兴步伐具有重大意义。
白山隧道位于吉林省白山市江源区三岔子镇至白山市江源区大阳岔镇四道堡子村,为单洞双线隧道,起止里程为DK+.12~DK+,全长.88m,隧道最大埋深.59m。为Ⅰ级风险隧道。
隧道进口m纵坡为12.4‰的上坡,其他范围纵坡为17.5‰的上坡。
横洞与线路交会里程为DK+,交会处隧道正线轨面高程为.m,斜井长L=m(平距),横洞与线路平面交角为°。横洞内坡段最大坡度为-8.5%,综合坡度-7.9%。
1号斜井与线路交会里程为DK+,交会处隧道正线轨面高程为.m,斜井长L=m(平距),斜井与线路平面交角为°。斜井内坡段最大坡度为10%,综合坡度9.25%。
2号斜井与线路交会里程为DK+,交会处隧道正线轨面高程为.m,斜井长L=m(平距),斜井与线路平面交角为°。斜井内坡段最大坡度为9%,综合坡度7.64%。
白山隧道地形地貌隧道横洞洞门地形为较陡斜坡,斜坡坡度在45°左右,斜坡全部为林地,植被茂密,洞顶仰坡坡面岩石有受冻胀、及雨季冲刷后小规模滚石风险,加强坡面、洞顶截水沟、排水沟处理措施,预防可能引起的滚石风险。
白山隧道横洞实景图隧道1#斜井井口地形为较陡斜坡,斜坡坡度在40°左右,斜坡整体为茂密林地,井口左、右两侧各为一坡降较缓冲沟,左侧冲沟沟床较宽阔,沟内有水流,右侧冲沟沟床稍窄,沟内有水流,隧道施工期间应注意防范洪水和泥石流等灾害,做好相防范措施,防止河水倒灌至井口内。
白山隧道1#斜井地形地貌隧道2#斜井井口地形为较陡斜坡,斜坡坡度在45°左右,斜坡整体为茂密林地,井口左为坡降较缓冲沟,冲沟沟床较宽阔,沟内有水流,隧道施工期间应注意防范洪水和泥石流等灾害,做好相应的防范措施。
白山隧道2#斜井洞口隧道出口地形为较缓斜坡,坡度在20°左右,山坡中下部为耕地,上部为林地,植被茂密,隧道施工期间应注意防范洪水和泥石流等灾害,做好相应的防范措施。
白山隧道出口地形地貌白山隧道地处西伯利亚和华北两大古板块之间,由多个微板块主体在前中生代拼合成统一的复合板块,并在中新生代时期,板块的东缘受到环太洋板块拼贴和洋壳俯冲作用,北缘受到蒙古-鄂霍茨克海缝合带俯冲-碰撞作用的多重影响。据区域地质图,隧道区址内岩层产状较缓,白垩系砾岩产状°∠54°,青白口系石英砂岩产状为°∠42°,青白口系页岩夹灰岩产状°∠36°,震旦系石英砂岩产状°∠48°,震旦系灰岩夹页岩产状°∠35°,根据勘察资料结合区域地质图推测分布8条断层,DK+F1、DK+F2、DK+F3、DK+F4、DK+F5、DK+F6、DK+F7,DK+F8岩石节理裂隙发育,岩体较破碎。DK+处白垩系砾岩与太古界鞍山群混合花岗岩、DK+处太古界鞍山群混合花岗岩与青白口系石英砂岩、DK+处青口系钓鱼台组石英砂岩与南芬组页岩夹灰岩、DK+处青白口系南芬组页岩夹灰岩与震旦系桥头组石英砂岩、DK+处震旦系桥头组石英砂岩与万隆组灰岩为角度不整合接触。隧址区无大的构造活动,无大型褶皱和断层,地质构造较为简单。基岩节理裂隙发育~较发育,进出口及浅埋段局部极发育。
隧道日常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