擅长研究白癜风的专家 https://m.yiyuan.99.com.cn/bjzkbdfyy/yyzj/260588.html49年解放战争后期,在渡江战役时发生了一个插曲:三野23军及特种兵纵队先后炮击了长江上的4艘英国军舰,由于军情紧急事先没有得到军委许可,但军委认为三野的临机处置是恰当的,并没有追究什么责任;然而围绕这次炮击,3个月后却发生了另外一件事,三野处理得不理想,受到了中央的批评。怎么回事呢?49年4月长江炮战后,实际上生成了一个可大可小的外交问题:英国是当时的世界强国之一,而新中国政权尚未建立,未建交便先发生军事摩擦、甚至榴弹炮互射,外交上总归是有些被动的。不过军委考虑到三野(包括涉及炮击事件的第10兵团、23军在内)的首要任务就是渡江,而不是判断事件的政治影响;既然当时英舰影响了渡江,那么我们开炮就是对的,尽管没有得到上级的最后批示。三野果断开炮打英舰,是抓住了主要矛盾,没什么后果好承担。所以此事军委虽未嘉奖,但也没有任何批评三野的意思。然而3个月后发生了一件事:之前受伤的英舰紫石英号竟然从长江航道中逃跑了!首要责任,无疑是三野要负的。3个月前军委没有因为三野炮击英舰而批评他们,但这次放跑了紫石英号,性质可就不一样了,军委严厉批评了第三野战军。原因很明确:在7月30日英舰逃离长江的过程中,三野部队至少出了两个明显纰漏。第一,排水量多吨的英国投降战舰上,三野只安排了一个排30余人接管监视。尽管三野是陆军编制,但对于军舰的了解显然是过于匮乏了。当时紫石英号上有近名英国官兵,三野派上去区区30人如何完全控制得了舰艇?还是对敌人掉以轻心导致的。7月30日英舰逃离当晚,先利用兵力优势把我军这个排的战士成功缴了械,之后才顺利实施了遁逃方案。第二,英舰逃离过程中,速度高达22节,我军炮艇发现时已经不占优势。由于深知英舰逃离责任重大,炮艇连忙向目标开炮,但却意外打中了附近的中国船只,其中“江陵解放号”不幸沉入江中,其他渔船也在此过程中有所伤亡,英舰则趁机逃脱控制。由于事发时是暗夜状态,三野不光没能拦住敌舰,还误以为中国船只是紫石英号撞沉的,并直接将这一事件上报给了军委。事后证实该船不是紫石英号撞的,而是我方炮艇使用机炮误射命中导致。这种事显然让人恼火,为此三野又遭到了重批。英舰能侥幸逃走,显然和我军建国前军种相对单一,缺乏多军种知识和作战能力有关,客观上对于加快海军建设也是一种鞭策。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zishiyinga.com/zsygx/109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