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管场区位于腾冲县城市中大沙河及饮马水河两岸沿线,沿线有居民小区和民房建筑、地势较平坦,位于现有人行道和绿化带范围下部。
一、场地岩土层划分及其工程特征
场地位于腾冲盆地西部,属于冲湖积平原地貌与火山熔岩台地地貌交接部位。周围地形总体平缓,河流两侧临民房约8m。场地内已经人工回填铺平,沿河以道路为主,地形较平坦,从起点至终点相对高差4.8m左右。
场地周围地形平缓,无大的坡、坎分布,现状和将来均不会产生崩塌、滑波、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拟建场地地质情况如下:
①素填土:紫红色、褐灰色,褐黄色,稍湿~饱和,松散~稍密,成份为强风化玄武岩碎石、混粘性土,局部含强风化玄武岩碎块石,厚度0.9~8.2m。
②粉质粘土:深灰色,褐灰色,湿~饱和,软塑~可塑,以软塑为主,局部可塑,含5~10%中砂和少量腐烂的植物碎屑,局部夹薄层中砂。该层在场地内大部有分布,层厚0.3~3.5m,顶板埋深0.9~4.8m。
②1粉砂:褐黄,褐灰色,饱和,松散~稍密,含少量腐烂的植物碎屑。平均粒径0.~0.mm,不均匀系数9.2~23.1。场地局部有分布,层厚0.3~2.4m,顶板埋深3.5~7.2m,顶板高程.03~.75m。
②2中砂:局部地段为粗砂,褐灰色,褐黄色,饱和,松散~稍密。成分为石英、长石,含5~10%泥质,平均粒径0.~1.mm,不均匀系数11.4~35.9。层厚0.4~4.0m,该层在场地内呈透镜状夹于②土层中,顶板埋深2.8~6.2m,顶板高程.49~.66m。
③泥炭质粘土:黑色,饱和,软塑,层中局部夹薄层硅藻土或中砂,有机质占31.9%,属高压缩性土。厚度为0.6~9.3m,顶板埋深2.2~7.5m,顶板高程.7~.4m。
④中砂:浅灰、褐灰色,饱和,松散~稍密。局部中密,成份为石英,长石,层中含有5~10%泥质,局部夹薄层粉砂、砾砂或粉质粘土,从整体看,中部地段的光华桥至双风桥以中砂为主,叠水河至光华桥和饮马河线以粗砂为主。土层厚度0.7~10.3m,该层在场内大部地段均有分布,但厚度分布不均匀,顶板埋深1.7~12.4m,顶板高程.51~.73m。
④1泥炭质粘土:黑色,饱和,软塑,含3~8%砂粒,顶板埋深2.2~10.5m,厚度0.7~4.2m,该层在场地内呈透镜体夹于④层中。
④2粉质粘土:兰灰,褐灰,深灰色,饱和,软塑,层中夹薄层中砂或硅藻土,局部为泥炭质粘土或有机质粘土。顶板埋深4.1~19.7m,厚度0.4~5.2m,该层在场地内呈透镜体夹于④层中。
⑤中砂:兰灰,褐灰色,饱和,松散~稍密,以松散为主,成份石英、长石,含15~30%泥质,层中夹薄层状粉质粘土或有机质粘土,顶板埋深6.0~11.2m,最大厚度4.7m,厚度变化较大。
⑥碎石:褐灰,深灰色,饱和,松散~稍密,以松散为主,局部为极松散,成份为玄武岩,粒径大于2cm占60%左右,一般2~7cm,最大11cm,粘性土充填,揭露最大厚度7.2m。
⑦玄武岩:褐红、紫红、深灰色,全风化,岩芯呈土状、碎石状、局部块状,揭露厚度为0.8~5.0m。
⑧玄武岩:褐灰,深灰色,中风化,含少量气孔,岩芯呈短柱状,部分呈碎石状,埋深7.0~9.0m,揭露最大厚度3.4m,该层未揭穿。
土层承载力及压缩模量汇总表
二、水文地质条件
场地地下水可划分为松散岩类孔隙水和基岩孔洞裂隙水两类。
松散岩类含水层主要是④中砂、⑤中砂及⑥碎石,其中④中砂、⑥碎石富水性中等~丰富,②粉质粘土、③泥炭质粘土富水性较弱,为相对隔水层。
基岩孔洞裂隙水含水层为⑦全~强风化玄武岩及⑧中等风化玄武岩,富水性为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