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陕西宝鸡益门堡村,在一次考古例行的勘探中出现了惊人的一幕:洛阳铲一下去,带上来的不是泥土,而是血红色的朱砂,而本应奢华无比的古墓居然只有3平米的“寒酸面积”?
虽然这个表面上看上去“平平无奇”的古墓仅有3平方米不到,然而挖掘出来的随葬品却让人惊讶得眼珠子都要掉下来了,居然出土了多达6斤的金器、80多件的玉器和三把金柄铁剑。如此丰厚的随葬品,甚至胜过了不少国君的待遇。那么墓主身份究竟是何人呢?
考古专家们对这个墓进行了表层测量,发现这座神秘的古墓有个很特别的地方,那就是有厚达5公分的朱砂。要知道,在古代,一般只有高等级的墓葬才能享用朱砂。从考古实践来看,大多数贵族的墓葬朱砂不会超过2公分厚。
唯一朱砂厚度超过5公分以上的知名墓葬,只有“秦公一号大墓”,厚度5到10公分不等。然而,“秦公一号大墓”可是秦国第十四代国君秦景公的墓葬,作为统治秦国40年的国君,这个墓可是有着超过平方米的面积。
就在这时候,考古队员们在清理墓葬时突然发现地面上露出了个红黄绿相间的物件。在清理出来后,发现居然是一柄宝剑的剑柄。剑柄是黄金铸造的,而上面还镶嵌着古代罕见的绿松石和料珠(料珠是指用玛瑙、紫石英等原料制成的半透明的装饰品,多呈现珠子形状)。而剑柄之上则是铁质的剑刃,虽然已经锈迹斑斑,但却非常难得。
在西周末年,才逐渐有了人工冶铁技术,而这座墓经过考古判定,认为是在春秋时期,因此虽然剑刃已经锈迹斑斑,但却比黄金还要珍贵万分。
考古学家们本已经觉得此行不虚了,却不曾想在接下来的发掘中惊喜一个又一个:
居然又出土了两柄类似的金柄铁剑,还有各类金铁器物二十来件及各类玉器八十多件。考古学家们盘算后发现,仅仅出土的黄金总重量就达到了6斤之多,是当时中原地区春秋时期墓葬黄金总量最多的,价值估算更是高达十数亿。
不过,让考古学家不能理解的是,这座古墓的墓主尸骨居然消失得无影无踪,而细致观察棺木内痕迹,居然好像从来没有被使用过一样。
如此丰富的随葬品,仅有3平米的墓室,结果墓主的真身却不知道在何方?谜团越来越多了。面对重重谜团,考古学家们突然想到,既然朱砂厚度如此近似,那么会不会和秦景公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呢?
经过一段时间的比对,考古学家们发现这些随葬品竟然和“秦公一号大墓”中的器物惊人的相似,换句话说,墓主极有可能是秦国王室成员。
如此,也就可以解释了墓主的尸身为什么消失不见,大概率是盗墓贼所为。因为秦景公的墓就是被盗墓贼给破坏的,居然多达个盗洞,都快成为了盗墓贼的后花园了。看官们看到这,想必会有疑问:为什么盗墓贼们那么好心在秦景公的墓葬中“留下了”那些象征王室威严的印章和青铜器呢?
其实道理很简单,印章和青铜器在那时候太尊贵了,很难出手,也容易被人怀疑和追踪到。而金器、玉器、铁器相对容易出货,价格又昂贵,自然也就是盗墓贼们的首选了。
只不过,考古学家们此时陷入了自相矛盾的两种解释了:
第一种解释,墓其实是个假墓,这次发掘出来的墓葬品其实是盗墓贼们从秦景公墓葬中偷出来后先堆放在这里的。只不过因为一些不知名的原因,这些盗墓贼没有再回来取回宝藏。然而,这解释不了为什么盗墓贼还要大费周章铺满了5公分的朱砂。
第二种解释,墓其实是个真墓。只不过墓中本来的主人因为某种原因未能入葬,又或者墓中主人尸体本身的价值胜过了留下来的那些文物。只不过,若真是如此,那墓主生前又该是如何显赫呢?毕竟5公分的朱砂可不是凡物。
不过无论如何,这次发掘总算弥补了考古工作者的遗憾。毕竟,当年秦景公墓葬大多被盗掘,出土文物稀少,而这一次居然能从这个仅有3平米的墓葬找回一部分,也算是老天爷垂青华夏文明传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