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叶正红》是我这两年看到的第三部关于香山革命史的影视戏剧作品。
年,我看了黄建新执导的电影《决胜时刻》。年,我看了王斑和方旭主演的话剧《香山之夜》。年,我又看到了在总台央视综合频道播出,由盛和煜任总编剧、巴特尔任总导演的电视剧《香山叶正红》。
年3月25日,中共中央和五大书记到达北平,进驻香山。毛泽东下榻双清别墅。8月23日,毛泽东告别香山,定居于中南海丰泽园内的菊香书屋。
上述三部文艺作品,全部取材于中共中央驻香山办公的历史时期。由于文艺形式不同,叙事手法也完全不同。电视剧《香山叶正红》展开了一幅新中国成立前夕的革命全景图。
一手政治牌,一手军事牌
《香山叶正红》通过对革命史的讲述,回答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历史之问。
时间进入年,“中国人民将要在伟大的解放战争中获得最后胜利。这一点,现在甚至我们的敌人也不怀疑了”。
中共中央带着“进京赶考”的豪情壮志,从西柏坡迁徙到了北平城。等待他们的是解放全中国、建立新中国的历史重任。
《香山叶正红》的故事发生在国共两党的决胜时刻。从头到尾一直进行的,是政治和军事上的斗争。两者分进合击,相辅相成。
开篇,蒋介石虽已下野,但仍然在溪口发号施令,暗操实权。国民党尚残存一百多万军队,准备做困兽之斗。中共中央首先要解决的是两党谈判和何时过江的问题。
李宗仁梦想“划江而治”,保住国民党的半壁江山,由桂系主政。蒋介石则清楚“南北朝”断无可能,他一方面想借助长江天险争取喘息时间,另一方面已做好南逃台湾的计划,而且要寻机夺回被桂系分去的权力。
中共不肯放弃任何和平解放的机会,但也深知国民党各派均有不切实际的幻想,做好了“签字,和平过江;不签字,武力过江”的两手准备。
果然,蒋介石痛骂“文白无能,丧权辱国”,李宗仁也没有魄力在和平协议上签字,中国人民解放军于4月20日发起渡江战役,摧枯拉朽,迅速占领了南京。
“国民政府”南迁广州,蒋介石重掌大权。解放军“宜将剩勇追穷寇”,开始了席卷东南和西南的追歼行动。天下底定指日可待,和平建国成为重中之重。然而,民主人士星落四方,召开首届政治协商会议难之又难。
周恩来和李克农四面出击,营救张澜、罗隆基等民主党派人士。毛泽东坐镇香山,与黄炎培、张治中、柳亚子、李达等各方人士共商国是。预备会议和筹备会议相继召开,新中国的轮廓呼之欲出。
在这个过程中,共产党得道多助、国民党失道寡助的真相显形。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一个为最广大民众谋利益的政党得到了人民的热切拥戴。
高层,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共领袖们高瞻远瞩、指挥若定的风采跃然屏上。基层,民众踊跃参军、支前模范频出,见出了普罗大众的心之所向。
这部剧用高层和基层双线交织的手法,梳理出了历史发展的脉络和政权兴亡的规律。
一条谍战线,一条经济线
除了视角上兼顾了高层和基层,类型上也进行了革命历史剧和谍战剧的叠加、融合。
五大书记身处中枢,掌控着中国革命的大势。邓小平领衔的总前委,指挥着渡江战役的百万雄师。而李克农身当特情战线,与潜伏的国民党特务进行着“摸黑”的较量。
毛人凤统领的保密局在解放军追击下,从南京逃到上海又逃到广州,而他埋伏在北平和上海的部下却不断搞破坏,妄图颠覆新生的政权。
北平这边,特务张成吉先后策划了香山刺杀事件、电车厂爆炸事件、袭击聂荣臻座车事件,等等。实际上,解放军在人数、装备和战斗力方面都有绝对优势,潜伏的几只虾兵蟹将不可能翻出大的水花。但他们就是要舍命一搏,制造混乱和舆情。
上海这边,秘密接走张治中夫人的过程可谓惊心动魄。而张莱阳对张澜、罗隆基的最后一分钟营救,也吊足了观众的胃口。这里用了惊险动作片的手法。
这些情节均有史可查,李克农这个常年隐形的人物在这部剧中颇多笔墨。同时,在宏大叙事中插入微观谍战,让《香山叶正红》有别于通常的重大革命历史剧。
一台两军对垒、正面交锋的大戏,多出了一种暗器横飞、见招拆招的神秘感。而大人物在历史高光处挥斥方遒,小人物在历史暗场中刀光剑影,也让全剧更加张弛有度,针脚绵密。
政治、军事、谍战都有了,这还不是全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战线上的斗争同样火星四溅。
北平解放后,国民党特务和奸商勾结,囤积居奇,哄抬粮价。共产党在政治和军事上的能力不言而喻,经济上的挑战应付得了吗?
某种程度上说,国民党的失败首先是经济上的溃败。贪污有方,治国无能。解放战争的几年间,国统区的经济一步步走向崩溃。蒋介石集团用币制改革和金圆券对民众进行了最后的掠夺,给新政府留下了一个经济上的烂摊子。
如果不能让民众吃饱饭,进而稳定经济局势,夺了天下也坐不稳。毛泽东深知其中利害,急调经济专家陈云进京平抑粮价。陈云一方面运东北粮食入京,另一方面辣手打击不法粮商,使北平度过了粮食危机。
几乎同样的故事,后来又在上海上演。中央派刘少奇赴天津给民族资本家吃了定心丸。消息传到上海,实业家龙先生主动选择了与新政府合作。然而,精于金融投机的于老板却在保密局特务的挑动下,倒买倒卖银元牟取暴利。
陈毅市长准备的4亿元人民币投放进市场,如泥牛入海。金圆券滚滚而来,收购不完,而银元的价格一日三涨,眼看着金融形势失控。
既然对方发起了经济战争,我方也就不再心慈手软。在缜密侦察后,解放军一举端掉扰乱秩序的上海不法商人。共产党内的经济专家接管了这座大城市的治理权。
占领了政治高地,发挥了军事优势,再巩固了经济局面,新中国的成立水到渠成。
为香山作传,记不朽大业
《香山叶正红》托名香山,但它的笔触从未限定在香山。
从双清别墅里的文电交驰,到六国饭店的唇枪舌战。从北京饭店的间谍疑云,到长江航道上的紫石英号事件。从毛泽东和柳亚子的诗词唱和,到陈毅造访宋庆龄寓所。从溪口的蒋介石辞母,到华盛顿的杜鲁门弃马......都有翔实的表现。
一个国家的诞生,绝不是马上打天下这么简单。聚合各方势力的政治共识,化解经济、外交上的暗流险情,多少工作要做,多少KPI要完成?难得这部剧都写到了。
话剧《香山之夜》让毛蒋跨时空实现了心灵对话,阐述了共产党打败国民党的历史根由。电影《决胜时刻》用抒情的笔调,回溯了建国前夕的重要历史瞬间。而电视剧《香山叶正红》既是为香山作传,也是一本事无巨细的“建国大业”。
真正要摹写立体的史事,要顾及历史的全貌,要让纷繁复杂的历史人物出场,只有电视剧的篇幅可以实现。
盛和煜是历史剧的大手笔,巴特尔是成名既久的老导演,他们熟悉那段历史,又有重述历史的热情和技法。以唐国强为代表的资深演员和以张宁江为代表的青年演员,尽心尽力完成了表演任务。
在台前幕后人员的协力之下,《香山叶正红》呈现出较高的品质。这部剧在年年末于总台央视一套黄金档播出,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电视剧展播,画上了完美的句号。
“我们的目标一定要达到,我们的目标一定能够达到”。一百年的波澜壮阔已经写入史册,第二个一百年的征程已然开启。文艺工作者们要写史,更要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zishiyinga.com/zsybm/105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