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还未上学的时候,一次上小学的姐姐带回一本连绘画,尚未识字的我被书上花花绿绿的画图吸引,竟也拿着书翻来覆去的看。后来上学了,只要看到同学老师手中有连绘画,总要一再央求借到手一看。到小学四五年级时,那时学校订有一份《小溪流》的少儿读物,也许是老师们的偏爱,全校仅有的一份读物总能让我一读。上中学时,除了照例喜欢连绘画外,开始读一些演义类的线装书,比如《说唐》《三国演义》等书籍,上高中时因为课程紧张的原因,基本没有时间看过多的课外书籍,但仍在寒暑假时忙里偷闲看完了整部《毛泽东选集》,有些文章看过好多篇,比如说《别了、司徒雷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发言人就紫石英号事件的声明》。
毕业后在乡镇工作,却也年少轻狂得很,抱定“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善其身”的愚腐不放,喜欢看《古文观止》、《资治通鉴》等一些文言文书籍,公事之余,生活之隙,常手捧着一本讳涩难懂的书慢慢咀嚼,“躲进小楼,自成一统,哪管日月轮回,世事变幻”,只是兼济天下实在太过遥远,如今己是鬓染霜雪,只好独善其身了,而这些讳涩难懂的文字倒是慢慢嚼出些味道了。
其实我是一个理工男,学的是建筑,只是因为在毕业分配的时候分到乡镇,干起了行政工作,自起有差不多二十年工作跟建筑没有分毫关系。后来由于工作调动的原因,又必须干起了与老本行相关的工作。而这时在学校里学得那一星半点早已忘了个一干二净,一切要又重新开始,为了逼迫自己学习,我选择了报考职业资格证书,先从二级建造师开始,再考一级建造师,再参加增项考试,总共用了五年的时间通过了这些考试,而通过这些考试的诀窍就是持之以恒。我历来不喜欢临时抱佛脚搞突击式学习,因此既使参加这些所谓含金量高的考试也总是怀着一股轻松的心情,我自己总结的就是“三个半小时”学习法,也就是早晨起来,乘着早上记忆力好,躺在床上看半个小时的考试用书,中午利用工作的闲暇时间看半个小时,晚上睡觉前躺在床上再看半个小时,其余时间该干嘛干嘛,不搞突击,但持之以恒,这样通过不长不短几年拿下了这些据说难度较大的考试,使自己的专业知识足以应付日常工作。
爱看书也常常闹出一些笑话,中学的时候,一次到姨妈家去,那时农村住的都是木屋,都不锁门,刚好姨妈姨夫及家人都不在,于是我自己上到楼上的房间,姨妈是中学教师,楼上房间存有一些杂志,报刊及其它书籍,这是我自己的家中没有的,于是我便不管不顾地找到报刊书籍看了起来,也不知看了多久。姨妈他们回来后也不知道家中来客了,自顾做了晚饭吃了。邻居跟姨妈说看到你家的外甥来了,怎么没看见在吃晚饭呢?姨妈才赶紧在楼下叫我,我才知道答应着下楼。这事好久都是笑话,但我这好学的劲头也让
姨妈心疼,后来几次我因家穷几乎缀学,都靠姨妈支持资助才坚持了下来。
有人说,书犹药也,多读之可以医愚。而我读了大半辈子的书,却好象越来越愚,好在己到独善其身的年纪,“世事于我皆浮云”,“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蒿蓬共一丘”,书治不了我的愚,我只有愚到底。唉,还是去捧着那之乎者也去慢慢啃吧,慢慢地耗光这独善其身的时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