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伴随着窗外凛冽的寒风,今天,我们迎来了年的冬至节气。
古代民间有“冬至大如年”之说,可见其重要性远远超过了清明、端午等节日,被称作“亚岁”。
在汉代,冬至这一天,全国都要放假休息进补,因为冬至是一年当中阳气最弱、阴气最盛的时候。此时阳气潜藏在肾中,仿佛一点微弱的火苗,只有精心呵护才能逐渐生发,因此冬至是“冬令进补”的黄金时节。
不过,随着现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养生。冬至前后,气温骤降,很多人都开始羊肉、鱼肉不离口,以致出现口燥咽干、面红目赤、大便燥结等上火的症状出现。
前段时间,有个患者就很委屈的跟药师诉苦,“不是老话讲,冬至吃羊肉馅饺子好吗?我吃了以后怎么嗓子哑的说不出话来啦!”
其实,像这位患者一样对“冬至进补”存在误区的人还有很多,今天就和药师一起详细了解下冬至该如何进补吧!
谚语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其实,吃羊肉馅饺子的习俗是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留下的。
相传医圣张仲景告老还乡回到南阳时,正值大雪纷飞的冬天,看见老百姓一个个面黄肌瘦,身患冻疮,有的甚至连耳朵都冻烂了,心里非常难过。
于是他就搭起医棚,用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置锅里煮熟,捞出来剁碎,用面皮包成像耳朵的样子,再放锅里煮熟,做成一种名为"驱寒矫耳汤"的药物,施给百姓们吃。
服食后,乡亲们的耳朵都治好了,冬至吃羊肉饺子的习俗也就自此流传了下来。
可是现代人的体质与古人相比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很多人容易出现咽痛、口干唇燥、颧红、大便干结,小便短赤等阴虚阳亢状症,这些人如果一味的吃热性的羊肉就会适得其反,进补也需要辩证论治。
要想正确选择适合自己的进补方法,首先需要了解中医关于虚症的分类。
四种虚症的症状、药补及食补
中医将虚症分为气虚、血虚、阴虚和阳虚四种。
◆气虚症
症状:常见症候有精神倦怠、语声低微、易出虚汗、舌淡苔白等。
药补:此症可选用人参蜂王浆、补中益气丸、西洋参、黄芪、党参、山药等药物。
◆血虚症
症状:常见症候有面色萎黄、唇甲苍白、头晕心悸、健忘失眠、手足发麻、舌质淡等。
药补:此症可选用补血露、十全大补丸、归脾丸、当归、阿胶、龙眼肉等药物。
◆阴虚症
症状:常见症候有五心燥热、口燥咽干、干咳少痰、眼目干涩、舌红少苔等。
药补:此症可选用大补阴丸、参杞蜂王浆、六味地黄丸、银耳、鳖甲、麦冬、沙参、黑芝麻等药物。
◆阳虚症
症状:常见症候有面色苍白,气息微弱,体倦嗜卧,畏寒肢冷,全身无力,舌淡胖边有齿痕,苔淡白等。
药补:此症常可选用金匮肾气丸、鹿茸口服液、龟龄膏、鹿茸、紫河车、蛤蚧、冬虫夏草、杜仲等药物。
特别提示:
使用补药必须注意脾胃消化功能,如果脾胃虚弱还需要使用醒脾健肝药物如陈皮、砂仁、木香、神曲、谷芽之类,以助消化。
俗话说药补不如食补,此时如果能恰当选择既美味又具有补益身体的食物,也是很重要的。
四种虚症对应的食补
?常用于补气的食品
有大米、糯米、花生、山药、胡萝卜、豆浆、鸡肉等
?常用于补血的食品
有动物肝脏、动物血制品、龙眼肉、荔枝肉、桑椹、黑木耳、菠菜、胡萝卜、猪肉、海参、鱼类等
?常用于补阳的食品
有狗肉、羊肉、虾类、鹿肉等
?常用于补阴的食品
有银耳、木耳、梨、牛奶、鸡蛋、葡萄、白菜等
正确进补需要注意以下五个方面
1
不要盲目进补
要认真分析了解自己属于何种体质,这样才能会有的放矢,如果拿不准最好寻求专业人士指导。
2
不能凡补必腻
对于脾胃消化不良者来说,首先是要恢复脾胃的功能,增加吸收能力,否则服再多的补药也是无用。
3
进补要均衡
有些人喜欢按自己口味,专服某一种补品,这对健康是不利的。
由于药物和食品既有保健治疗作用,也有一定的副作用,久服多服会影响体内的营养平衡,应根据不同情况予以调整。
4
某些病症要当心
注意在患有感冒、咳嗽等外感病症以及腹泻的时候时不要进补,以免加重病情。
5
不要过量进补
进补太过也会产生副作用,如服人参过量,会引起中毒,称之为“人参综合症”出现精神亢奋、头痛、烦燥、饱胀、汗出等症状。
提倡在进补的同时,重视排便的及时和通畅,防止上火。
6
进补要顺应四时的变化
古语云:“智者之养生也,必须四时而适寒暑。”就是说进补要注意季节对人体的影响,及时调整进补方法。
7
进补要因地制宜
所谓“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我国幅员辽阔,东西南北气候差异极大,经常改变生活地点的朋友需要根据当地的环境、气候特点来调整进补方案。
最后,药师希望大家能正确掌握进补的方法,在冬至这个进补的黄金节气,让自己的身体更加强壮健康!
高燕菁主任药师
朝阳区健康宣教团成员,中药调配与监测分会理事,主要从事药物咨询与药物服务方面的工作,在核心期刊发表相关论文十余篇,在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zishiyinga.com/zsygx/8491.html